全部

老支前眼里的“朱村这六年”:群众有奔头有盼头有甜头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9-11-18 12:15:11

临沭朱村,是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战斗发生地和“枪声就是命令”的诞生地。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视察时提出“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六年来,朱村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传统古村落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十百千”工程。

高标准规划才能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问长问短,嘘寒问暖,温暖着俺们的心,也鼓舞着朱村人的士气!”提起六年前总书记来到家里的场景,89岁高龄的老支前王克昌至今难忘。

殷殷期望,化作源泉动力。

六年来,临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朱村发展,先后成立朱村改造提升指挥部和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指挥部,聘请了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朱村村庄规划》,聘请了北京九鼎辉煌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确立了居住区、农业园区、旅游区“三区同建”,加快推动朱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入葡萄、冬桃、晚秋黄梨等先进品种和种植管理方式。目前,已建成葡萄科技示范园、沿河采摘园,其中,葡萄科技示范园已在2014年实现经济效益,梨园、桃园在2016年实现经济效益。

村里的服装厂,让王克昌印象深刻。“厂子主要做出口高级服装,带动大量村民就业。”王克昌说,儿媳在厂里上班,如果不间断干活,一个月收入能达到两千元,技术高者能达到三千元。建成两年多时间,服装厂还给村集体承包费。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朱村以“产业旺、生态好、乡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以“临沭杞柳”“红色朱村”为品牌,按照“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建设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发展杞柳种植1500亩,建成1.5万平方米柳编展厅,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仅用7天时间吸引游客4万余人,带动消费600余万元。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增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3年的1.0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7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农闲时节,村民们在家通过做柳编产品,平均每人附带多收入一千元钱!”说到柳编,王克昌更是眉飞色舞。

红色文化成为朱村新热点

王经臣说,朱村保存档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保守估计,我已经为十万人次进行过讲解。”70岁的王经臣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六年来会接待如此之多的参观者。

在2012年建成的朱村抗日烈士陵园、钢八连纪念馆、朱村历史文化陈展室、朱村档案馆、朱村民俗展馆5个红色文化展馆的基础上,朱村对展馆进行改造提升,并新建档案陈列展室、临沭县人民支前纪念馆,在陵园内建“枪声就是命令”雕塑和“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

以前,朱村仅有老纪念馆,六年来,朱村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人民支前纪念馆和朱村档案陈列馆,成为临沂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内容更加丰富。现在,来朱村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经常组织培训,也提升了我的水平。”王经臣说,在整理村级档案材料时,也经常到朱村指导,提升了档案管理层次。

说到村级档案管理,朱村可谓赫赫有名。目前,朱村有十八门类、一万四千多卷档案,全省档案现场会还在朱村召开。今年,《人民日报》还专门拿出一个版,介绍朱村档案工作的成绩。“我们朱村是全省数得着村级档案馆,档案齐全且都是原件。”王经臣自豪地说。

多年以来,朱村一直有保存村级档案的传统。村民们自发办起纪念馆,留住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依托鲜明的红色文化,朱村突出“沂沭水乡、千年朱村”主题,以红色文化为主,以历史文化和水乡文化为辅,着力打造旅游区。按照4A级红色纪念园标准,投资40万元建设了临沭县支前文化展馆、朱村档案展览馆和荣誉展览馆;投资60余万元,对50间明清古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努力打造“一街一巷一园七户”古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沿沭河岸边规划实施了“沭河人家”精品农家乐等项目,投资50万元建设了朱村游客中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2处标准化旅游厕所。目前,朱村已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便民”服务有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朱村围绕宜居、便民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推进村内民生事业发展,让村民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朱村坚持党员示范,干部带头,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幸福家园。遵循“一改六化一整治”(实施卫生改厕,同步推进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综合整治)和“一村一场一汪塘”(建好文体广场、生态汪塘)的工作思路,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面貌、道路、河道综合整治。投资210万元实施了黄白总干排巩固提升工程,新硬化道路6000余平方米,垒砌下水道2000余米,栽植竹子、黄杨等绿化苗木5000株,铺设青石板小巷600平方米,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被评为省级第一批“宜居村庄”。目前,正筹备黄白总干排亲水平台、玄武湖、玄武庙修复和新社区建设,县财政投资1亿余元将新建朱村沭河大桥,连通沭河滨河大道,解决朱村交通不便问题。

同时,在市、县选派第一书记支持帮助下,朱村多方筹集资金300万元,新建集公共服务、党员教育、日常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卫生室、供销超市、日间照料中心、文体广场等服务设施。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标准化幼儿园教学楼,投资50万元改扩了朱村小学标准化操场,投资7万元建设了多功能影屋,投资35万元在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大楼西侧建设了200平方米的农资超市,让群众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此外,通过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投资290余万元建立起朱村综合服务楼,面积2000平方米,在一楼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配置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橱等必要的办公设备。由村干部轮流带班,聘请2名文化素质高的村民专职负责土地流转、粮食直补、计生服务、新农合、新农保、党务等业务,推行为民服务专业化,真正实现了“一条龙”、“代办式”、“点题式”的专业化服务,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把事情解决,减少村里老百姓的“跑腿”次数。

2013年至今,朱村下大力气硬化路面,粉刷墙面,街巷焕然一新。而随着各级部门对环保的持续发力,王克昌眼里的朱村,也变得越来越干净。走在大街小巷,很难看到垃圾。王克昌说,这几年村里通过筹措资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面貌、道路、河道综合整治,垒砌下水道,栽植绿化苗木,铺设青石板小巷……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乐民”行动见成效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朱村始终秉承“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坚持“一个也不能掉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群众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朱村努力兑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产业扶贫车间1处,面积400余平方米,与临沂商城批发户进行对接,提供来料加工业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投资15万元建成了曹庄镇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和朱村电商服务中心,利用葡萄、香菇两个绿色认证和“珠村”“七岌山”两个注册商标,打造“朱村味道”电商品牌,并与圆通速递电商培训机构合作,加强电商业务培训,推动电商扶贫。朱村共有贫困户34户,贫困人口56人,目前已全部实现脱贫,并继续享受有关扶贫政策。

物质生活好了,精神生活要跟上。朱村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朱村文化体育广场建设乡村大舞台,由朱村艺术团牵头组织村民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定期组织广场舞、排练节目、演出等,拓宽村民业余生活。在朱村综合服务楼内新建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等文化活动公共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率先在曹庄镇成立红白理事会,建成红白理事会纪念堂,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时间过得快,俺们村也是一天一个样!”王克昌说,眼瞅着祖辈居住的村子日新月异,看着朱村发生巨大变化,老百姓愈发自信,倍感自豪。过好以后的日子更有底气了。

俺们朱村有个过硬好班子

六年变迁,尽在眼前。

“我们坚持抓党建,努力去打造一支能够带动村里发展的好班子。”村书记王济钦,一语道破玄机。

围绕民心,朱村党支部按照在“学”上用真功,在“做”上动真格,在“责”上强保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朱村战斗纪念馆旁,建起党员教育室,积极整合远程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电子阅览室等资源,把每月8日作为固定学习日,集中组织朱村党员开展各类学习,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严格组织生活,将每月20日作为固定学习日,组织党员学习,不断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目前已组织集中学习66场次,开展党性教育15次。每年大年初一清晨,党支部都要举行“第一碗饺子敬先烈”活动,警醒党员勿忘初心使命,几十年始终如一。同时加强党员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37年,坚持把党员年度记实作为党员的“紧箍咒”,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管理。2019年,累计对8名党员进行扣分。此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亮身份、做表率、促和谐”活动,进一步亮明党员身份,激发党员模范带头作用。84名党员全部主动签订践诺书,承诺每年至少为村集体做1件好事。实行党员包片联户网格化责任制,每位党员包8户群众,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责任编辑:杨凡、李春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9-8025117,诚邀合作伙伴。

临沂临沭县地瓜“香飘飘” 网售全国出口欧洲

11月11日零时10分,临沭县青云镇周武收到一条天猫推送的信息,双十一开场1分36秒,交易额超100亿元。在此5分钟之前,周武的天猫店铺地瓜销...[详细]
齐鲁网 2019-11-18

临沭县“网格警务员”擦亮平安品牌

“身着制服,骑着电动车,车上闪烁着警灯,走街串巷,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临沭县,尤其是夜晚,随处可见这番景象,他们便是网格警务员。[详细]
齐鲁网 2019-11-18

临沭文化旅游新书《临沭,临山临水临仙境》上线发布

14日上午,“奋斗新时代·见证新发展”全国媒体临沭行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临沭,临山临水临仙境》新书发布会举行[详细]
齐鲁网 2019-11-18

临沭县“塑形铸魂”打造美丽乡村

日前,当记者来到临沭县郑山街道徐埠前村时,所见一切让人眼前一亮。配合着墙上讲述乡村振兴内涵的宣传画,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详细]
齐鲁网综合 2019-11-16

临沭县红薯全程机械化 农民效率提升7倍!

临沭县大力推进红薯生产机械化,前不久,全国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在该县举行。近日,记者来到临沭县宝翔家庭农场,一探最新的薯类...[详细]
齐鲁网综合 2019-11-16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