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临沂两位耄耋老人寻人:70多年前的抗小同学,你们在哪?

来源:琅琊新闻网

作者:

2021-03-24 08:57:03

“我妈妈叫李培素,她一直有个心愿,想寻找她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简称“抗属小学”)的同学,看完胶东育儿所乳儿寻乳娘新闻后愈发强烈。妈妈今年88岁了,她儿时同学应该都在90岁左右,我想若能在她有生之前帮她完成这一夙愿,她一定感到非常幸福,记者同志可以帮忙找找吗?”日前,李培素老人女儿多方联系到记者,想帮母亲完成一个寻找儿时同学的心愿。 

李培素老人与弟弟李培廉一起看老照片,回忆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

获取这一线索后,临报融媒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决心帮助老人找寻这段红色记忆,帮其重温在莒南抗属小学学习生活的难忘岁月。3月21日一早,记者奔赴莒南,见到了李培素老人。听闻记者到来,同时期也在莒南县抗日模范小学上学,李培素老人的弟弟李培廉也从平邑县赶来,向记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李培素老人告诉记者,1944年她们一家人因频繁遭受土匪汉奸的胁迫,不得不举家迁往当时号称“山东小延安”的莒南县,后在坊前镇坡木村定居。当年15岁的大姐参军,11岁的她和9岁的弟弟有了上莒南县抗日模范小学的资格。当时,学校的学生全系抗日干部、烈属、军属的子弟和从部队精简下来的小同志,年龄8~17岁。直到1947年学校停办,她和弟弟才结束在抗属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短暂的4年时光,却成为了她们此生最难磨灭的记忆。 

李培素老人留存的关于自己的一些老照片

“时隔70多年,老师和学生,都记不清名字了,模糊记得有个漂亮的梳着麻花辫的老师叫孙淑静(音同),有个队长叫刘书明(音同),还有个叫姚伟(音同)的……”李培素老人说,脑海里还零星有一些片段,比如因处战争环境,上课的地点不固定,驻过东筵宾、小山前等村,后常驻在温水泉村。 

据李培素老人回忆,学校是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教学的,学生和教师都分散住在当地的农户家里。上课的地点基本都在树林里,因为随时要躲避鬼子的扫荡。同学们一边学文化,一边参加站岗、放哨和宣传抗日救国等活动。 

“1944年4月4日,我们抗小的80余名学生组成慰问团,一路步行赴临沂参加庆祝‘四四’儿童节大会。会后,还受到了首长亲切接见,还一起合影留念。”李培素不仅记得和首长的这次高规格见面,还记得1945年黑茶山空难,王若飞、叶挺飞机失事,抗小的学生全都为他们披麻戴孝的场景,当时的悲痛之情现在还记得清楚…… 

李培廉老人写的关于抗属小学的回忆录

“我们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毛泽东队伍,从此一生在战场……”与记者交流过程中,老人还哼起在抗属小学学习的《我们的连长何万祥》等歌曲。零碎的记忆,两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补充,试图串联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只见俩人一会笑容满面,一会热泪盈眶,还有时候悲恸万分,令人动容。 

临走时,老人佝偻着站起身,紧紧拉住记者的手,一时间激动地身子有些发颤,再度哽咽说,“我没啥要求,我就想找找他们,看看他们还活着吗,能见见面,坐下来拉拉这段往事,那得多好啊!我们感恩毛主席,感养谢共产党培了我们,教我们知识。” 

提起在抗属小学的日子,李培素老人热泪盈眶

临报融媒记者查询山东省情网了解到,该学校是滨海专区办的学校,学制不受年月限制。从部队来的学生,学习几个月就归队工作;有的学习半年就参加政府工作。这所学校,在战争年代为革命输送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 

如果您了解这段历史,或者认识该时期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上学的人,可拨打沂蒙晚报热线电话0539-8966111、0539-8966110提供线索。 

一份回忆录,生动还原70年前抗属小学历史 

简单的家具,朴素的穿着,透露出艰苦朴素的生活追求。李培素和弟弟李培廉细数着那段他们在抗属小学度过的岁月。3月22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86周岁的李培廉老人早些年写了一份回忆录,其中一篇就是关于在抗属小学学习和生活的。 

在原莒南县史志办主任陈庆堂的帮助下,记者查阅到同时期一些莒南抗属小学的旧址照片

学文化间隙,会端着红缨枪站岗放哨  

根据李培廉的回忆录,他提到,因处于战乱年代,日本鬼子、汉奸等反动派经常进行大扫荡。受当时战争形势影响,抗属小学的师生也化整为零,分散在各个农户家里,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还一同劳动。当时抗属小学的师生都是供给制,包括饭菜、衣服、鞋袜、手巾、牙粉等都提供。因经常转移,上课并没有固定场所,有时在山沟里,有时在树林里,老师集合好学生,在树上挂上黑板就能上课了,有国语、算术,也有唱歌和体育活动。老人提到曾发过一套制服,扣子是铁皮做的。 

“喜鹊叫喳喳,山东人民好福气,选了黎玉当主席……”老人回忆,在抗属小学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其余时间还会进行一些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有时候一小队人举着小红旗,喊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口号走街串巷宣传,还有时候会扛着红缨枪在村头对来往的路人进行盘查。 

记得当时住在一户姓刘的农户家里,有一次鬼子来扫荡的时候,他们就一起躲到离家十余里的山沟里,在那里度过了两天一夜,等鬼子离开他们才回到家里。他也成为这个五口之家的一份子,一起开荒种地,搞生产活动。他还清晰地记得,雨水过后,在家后的沟崖上种下了许多向日葵、蓖麻子、豆角等。 

在原莒南县史志办主任陈庆堂的帮助下,记者查阅到同时期一些莒南抗属小学的旧址照片

1946年春天,搬进了教室上课 

1946年春天,解放区的形势好转了,大规模内战尚未爆发,抗属小学的全体师生化零为整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搬到了一所学校。有三四个教室,可以在教室里上课了。睡觉是屋里靠墙搭的一排土炕,上面铺着草苫子和席子,十多个学生同住一屋。 

早上起床后要把自己的被子打成背包,洗完脸刷完牙就要背着背包去上操,下操后一起唱红色革命歌,吃饭时大家就蹲在地上围在一起吃。 

记得有一天,全体师生约有200余人在操场上集合开会,每人发了一个黑袖章带在胳膊上,一起悼念王若飞、叶挺等人,他们在黑茶山飞机失事了,大家一起默哀,宣誓将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斗! 

记者与两位耄耋老人合影

“四四”儿童节被首长接见,还吃了一顿大餐 

记者翻阅资料,1946年4月4日,抗属小学80余名学生组成慰问团,赴临沂参加庆祝“四四”儿童节大会。会后,前往山东省政府、省参议会和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进行慰问,陈毅军长和马保三副参议长亲切接见,回答了学生对时局提出的问题,并和师生合影留念。 

据李培廉回忆,他们从莒南县十字路出发,一路敲锣打鼓,走到了河东汤头,路上累了就原地休息。当天晚上,大家还在汤头的温泉洗了澡,第二天被大卡车接到了临沂。抗属小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庆祝大会。会后,他们与陈毅军长等领导合影留念。 

“我在最前排席地而坐,领导们都是坐在第二排的凳子上的,而我后面不远处就是陈毅军长。”李培廉回忆说,当时他们送给陈毅军长一封慰问信和两袋大米,而陈毅军长送给了抗属小学一套锣鼓家什。说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李培廉眼里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李培廉回忆,他当时还摸了黎玉的黑色小汽车,当时没见到黎玉主席,说是出去开会去了。当天,抗属小学师生还参观了临沂的飞机场,“在机场看到了一架美国的运输机,我们激动地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李培廉还记得,当时一个美国人还向他们介绍了飞机的构造。 

那天,抗属小学的师生被热情款待。每个桌子上都有十个菜,有鸡肉也有鱼肉。“桌子中央有一个大盘子,里面盛着红烧肉,大概有半个西瓜那么大,咖啡色的表面光亮光亮的。还有一盘通红通红的小萝卜,和山楂差不多大小。”李培廉回忆称,这顿饭让他记忆深刻,念念不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如此丰盛的饭菜,几乎是大多数人的奢望。“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李培廉感慨道,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 

次日,两辆大卡车就把抗属小学的师生送回了学校。之后没过两个月,全面内战爆发,战事紧张,抗属小学于1947年停办。李培素和李培廉姐弟俩的抗属小学生活也宣告结束。 

临报融媒记者付茜 庞尊利

“我妈妈叫李培素,她一直有个心愿,想寻找她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简称“抗属小学”)的同学,看完胶东育儿所乳儿寻乳娘新闻后愈发强烈。妈妈今年88岁了,她儿时同学应该都在90岁左右,我想若能在她有生之前帮她完成这一夙愿,她一定感到非常幸福,记者同志可以帮忙找找吗?”日前,李培素老人女儿多方联系到临报记者,想帮母亲完成一个寻找儿时同学的心愿。 

李培素老人与弟弟李培廉一起看老照片,回忆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

获取这一线索后,临报融媒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决心帮助老人找寻这段红色记忆,帮其重温在莒南抗属小学学习生活的难忘岁月。3月21日一早,记者奔赴莒南,见到了李培素老人。听闻记者到来,同时期也在莒南县抗日模范小学上学,李培素老人的弟弟李培廉也从平邑县赶来,向记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李培素老人告诉记者,1944年她们一家人因频繁遭受土匪汉奸的胁迫,不得不举家迁往当时号称“山东小延安”的莒南县,后在坊前镇坡木村定居。当年15岁的大姐参军,11岁的她和9岁的弟弟有了上莒南县抗日模范小学的资格。当时,学校的学生全系抗日干部、烈属、军属的子弟和从部队精简下来的小同志,年龄8~17岁。直到1947年学校停办,她和弟弟才结束在抗属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短暂的4年时光,却成为了她们此生最难磨灭的记忆。 

李培素老人留存的关于自己的一些老照片

“时隔70多年,老师和学生,都记不清名字了,模糊记得有个漂亮的梳着麻花辫的老师叫孙淑静(音同),有个队长叫刘书明(音同),还有个叫姚伟(音同)的……”李培素老人说,脑海里还零星有一些片段,比如因处战争环境,上课的地点不固定,驻过东筵宾、小山前等村,后常驻在温水泉村。 

据李培素老人回忆,学校是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教学的,学生和教师都分散住在当地的农户家里。上课的地点基本都在树林里,因为随时要躲避鬼子的扫荡。同学们一边学文化,一边参加站岗、放哨和宣传抗日救国等活动。 

“1944年4月4日,我们抗小的80余名学生组成慰问团,一路步行赴临沂参加庆祝‘四四’儿童节大会。会后,还受到了首长亲切接见,还一起合影留念。”李培素不仅记得和首长的这次高规格见面,还记得1945年黑茶山空难,王若飞、叶挺飞机失事,抗小的学生全都为他们披麻戴孝的场景,当时的悲痛之情现在还记得清楚…… 

李培廉老人写的关于抗属小学的回忆录

“我们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毛泽东队伍,从此一生在战场……”与记者交流过程中,老人还哼起在抗属小学学习的《我们的连长何万祥》等歌曲。零碎的记忆,两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补充,试图串联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只见俩人一会笑容满面,一会热泪盈眶,还有时候悲恸万分,令人动容。 

临走时,老人佝偻着站起身,紧紧拉住记者的手,一时间激动地身子有些发颤,再度哽咽说,“我没啥要求,我就想找找他们,看看他们还活着吗,能见见面,坐下来拉拉这段往事,那得多好啊!我们感恩毛主席,感养谢共产党培了我们,教我们知识。” 

提起在抗属小学的日子,李培素老人热泪盈眶

临报融媒记者查询山东省情网了解到,该学校是滨海专区办的学校,学制不受年月限制。从部队来的学生,学习几个月就归队工作;有的学习半年就参加政府工作。这所学校,在战争年代为革命输送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 

如果您了解这段历史,或者认识该时期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上学的人,可拨打沂蒙晚报热线电话0539-8966111、0539-8966110提供线索。 

一份回忆录,生动还原70年前抗属小学历史 

简单的家具,朴素的穿着,透露出艰苦朴素的生活追求。李培素和弟弟李培廉细数着那段他们在抗属小学度过的岁月。3月22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86周岁的李培廉老人早些年写了一份回忆录,其中一篇就是关于在抗属小学学习和生活的。 

在原莒南县史志办主任陈庆堂的帮助下,记者查阅到同时期一些莒南抗属小学的旧址照片

学文化间隙,会端着红缨枪站岗放哨  

根据李培廉的回忆录,他提到,因处于战乱年代,日本鬼子、汉奸等反动派经常进行大扫荡。受当时战争形势影响,抗属小学的师生也化整为零,分散在各个农户家里,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还一同劳动。当时抗属小学的师生都是供给制,包括饭菜、衣服、鞋袜、手巾、牙粉等都提供。因经常转移,上课并没有固定场所,有时在山沟里,有时在树林里,老师集合好学生,在树上挂上黑板就能上课了,有国语、算术,也有唱歌和体育活动。老人提到曾发过一套制服,扣子是铁皮做的。 

“喜鹊叫喳喳,山东人民好福气,选了黎玉当主席……”老人回忆,在抗属小学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其余时间还会进行一些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有时候一小队人举着小红旗,喊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口号走街串巷宣传,还有时候会扛着红缨枪在村头对来往的路人进行盘查。 

记得当时住在一户姓刘的农户家里,有一次鬼子来扫荡的时候,他们就一起躲到离家十余里的山沟里,在那里度过了两天一夜,等鬼子离开他们才回到家里。他也成为这个五口之家的一份子,一起开荒种地,搞生产活动。他还清晰地记得,雨水过后,在家后的沟崖上种下了许多向日葵、蓖麻子、豆角等。 

在原莒南县史志办主任陈庆堂的帮助下,记者查阅到同时期一些莒南抗属小学的旧址照片

1946年春天,搬进了教室上课 

1946年春天,解放区的形势好转了,大规模内战尚未爆发,抗属小学的全体师生化零为整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搬到了一所学校。有三四个教室,可以在教室里上课了。睡觉是屋里靠墙搭的一排土炕,上面铺着草苫子和席子,十多个学生同住一屋。 

早上起床后要把自己的被子打成背包,洗完脸刷完牙就要背着背包去上操,下操后一起唱红色革命歌,吃饭时大家就蹲在地上围在一起吃。 

记得有一天,全体师生约有200余人在操场上集合开会,每人发了一个黑袖章带在胳膊上,一起悼念王若飞、叶挺等人,他们在黑茶山飞机失事了,大家一起默哀,宣誓将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斗! 

临报融媒记者与两位耄耋老人合影

“四四”儿童节被首长接见,还吃了一顿大餐 

记者翻阅资料,1946年4月4日,抗属小学80余名学生组成慰问团,赴临沂参加庆祝“四四”儿童节大会。会后,前往山东省政府、省参议会和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进行慰问,陈毅军长和马保三副参议长亲切接见,回答了学生对时局提出的问题,并和师生合影留念。 

据李培廉回忆,他们从莒南县十字路出发,一路敲锣打鼓,走到了河东汤头,路上累了就原地休息。当天晚上,大家还在汤头的温泉洗了澡,第二天被大卡车接到了临沂。抗属小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庆祝大会。会后,他们与陈毅军长等领导合影留念。 

“我在最前排席地而坐,领导们都是坐在第二排的凳子上的,而我后面不远处就是陈毅军长。”李培廉回忆说,当时他们送给陈毅军长一封慰问信和两袋大米,而陈毅军长送给了抗属小学一套锣鼓家什。说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李培廉眼里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李培廉回忆,他当时还摸了黎玉的黑色小汽车,当时没见到黎玉主席,说是出去开会去了。当天,抗属小学师生还参观了临沂的飞机场,“在机场看到了一架美国的运输机,我们激动地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李培廉还记得,当时一个美国人还向他们介绍了飞机的构造。 

那天,抗属小学的师生被热情款待。每个桌子上都有十个菜,有鸡肉也有鱼肉。“桌子中央有一个大盘子,里面盛着红烧肉,大概有半个西瓜那么大,咖啡色的表面光亮光亮的。还有一盘通红通红的小萝卜,和山楂差不多大小。”李培廉回忆称,这顿饭让他记忆深刻,念念不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如此丰盛的饭菜,几乎是大多数人的奢望。“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李培廉感慨道,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 

次日,两辆大卡车就把抗属小学的师生送回了学校。之后没过两个月,全面内战爆发,战事紧张,抗属小学于1947年停办。李培素和李培廉姐弟俩的抗属小学生活也宣告结束。 

临报融媒记者付茜 庞尊利

[责任编辑:杨凡、李春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9-8025117,诚邀合作伙伴。

临沂应用科学城二期项目 奠基仪式举行 王安德致辞

3月21日上午,临沂应用科学城二期项目奠基仪式举行。市委书记王安德出席并致辞。[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24

免费!临沂市即将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新冠疫苗,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记者今日从临沂市疾控中心获悉,临沂市即将有序推进新冠疫...[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23

飞出沂蒙山 唱响全中国 “沂蒙红歌万里行”活动启动

据了解,临沂市广场舞协会成立于2016年12月22日,全市共有12个分会,3000多名会员,广场舞队伍达千余支,广场舞“舞翎”600余人。活跃在全...[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22

一次不用跑全程帮代办沂水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为保障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沂水县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围绕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创...[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22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临沂高质量发展

3 月 20 日,临沂市隆重举行全市重点项目暨临沂商谷集中开工建设仪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22

临沂市公布3月8日-3月14日被投诉举报前10名企业

近日,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公布3月8日-3月14日被投诉举报前10名企业名单,兰山区晓易食品批发行等企业上榜。[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22
总投资1445亿元!临沂20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445亿元!临沂20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临沂市205个重点项目3月20日集中开工,总投资144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4个。[详细]
齐鲁网 2021-03-20
“结亲”大数据:临沂市力促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结亲”大数据:临沂市力促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3月18日,临沂市工商联、临沂市大数据局召开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座谈会,开启了临沂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详细]
无线临沂 2021-03-20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孤贫儿童帮扶“临沂模式”

近年来,临沂市关工委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聚焦孤贫儿童情感孤独、自卑自闭、失学退学等问题,创新提出“扶贫、扶心、扶志、扶智、...[详细]
临沂日报 2021-03-20
临沂临港:千亿级精钢集群蓄势崛起

临沂临港:千亿级精钢集群蓄势崛起

在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山钢永锋600万吨先进优特钢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冶炼高炉平地耸起,建筑工人各司其职忙碌着。在工程项目部门口,...[详细]
大众日报 2021-03-20

15亿元!临沂“真金白银”投向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临沂2021年又有新动作!3月18日,在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1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发布会上,市财政局通报...[详细]
临沂日报 2021-03-20
临沂市教育局严肃查处有偿补课、体罚等行为 举报电话公布

临沂市教育局严肃查处有偿补课、体罚等行为 举报电话公布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成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经研究,我市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1-03-1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