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9月20日—21日,由山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乡村振兴局)、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4”在临沂市举行。本次论坛设开幕式、主论坛和四个平行论坛,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领域的新情况、新理念、新动态、新成果。
平行论坛一以“践行大食物观,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为主题,探讨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仇焕广系统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数量安全与能力安全、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等关系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苑鹏讲述了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情社区“三位一体”视角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思考,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农户群体快速分化、需求更加多样、行政化趋势明显等挑战。
平行论坛二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主要围绕如何更好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开展了研讨交流。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以“中国农业的服务化转型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成长”为题进行演讲,认为发展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认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软硬”双联通,既要有基础设施方面的“硬联通”,也要有城乡流通规则和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红东重点关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认为乡村产业振兴需要研究好兴什么、靠谁兴、怎么兴、为谁兴等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华以“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为题,认为乡村产业振兴要聚焦人、地、钱三个要素,重点是要引育新型农村经营者,把农民的资源融合到新的产业链利益链,农业要有新的推进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等。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国亮认为山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巨大成就,多项主要指标位列全国第一。他认为,要政府主导创新驱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要组织牵引片区开发,强化“三农”工作组织力量。要科技赋能产业振兴,运用工业化思维提升产业能级。要党建引领文明治理,用好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平行论坛三以“乡村善治焕发文明新气象”为主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领域的改革,更加聚焦瞄准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框架构建,更加注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体制机制构建,更加注重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生产关系构建。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卢晖临以善治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为题展开演讲,认为乡村共同体重建的关键途径是增强乡村自身的组织力,完善农村集体“多元一体”的功能结构,增强乡村治理的支撑条件。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熊万胜就新经济形势下乡村人口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十年来多个省份人口流出地区的人口恢复现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学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刘忱以文化和治理为视角,从道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文化创新、治理结构创新等维度,分析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
平行论坛四以“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引领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为主题,山东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市、滨州市、潍坊市、临沂市、枣庄市、交流分享省、市、县及示范片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