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琅琊新闻网
2023-02-28 17:10:02
大青山林场。(资料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年,临沂市以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围绕扩绿增绿筑牢“绿水青山”,围绕提质增效孵化“金山银山”,扎实推进科学绿化工作,进一步筑牢沂蒙生态安全屏障。2022年内完成人工造林8347亩,同年8月,市林业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一直以来,临沂市高度重视科学绿化工作,2022年2月,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碳汇能力,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2022年10月,全市总林长会议提出,要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高起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2年4月,市林业局高标准编制了临沂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制定了《临沂市科学绿化示范工程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造林绿化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工作重点,为开展科学绿化提供了依据。
开展科学绿化“,在哪造”“怎么管”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022年,市林业局把“在哪造”作为实施科学绿化攻坚的切入点,努力扩增量、提存量。围绕扩增量,精准开展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以荒山荒地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为重点,确定全市造林绿化空间图斑5694个、面积10.17万亩,实行年度造林计划任务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实现“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的精准治理、精细管理。2022年以来,全市林业系统采取“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绿化攻坚,完成荒山造林8347亩,绿化山头88个,37个相对连片100亩以上、涵盖7个县36个乡镇。围绕提存量,结合推进沂蒙山区域山水工程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项目、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项目,完成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9.39万亩,精准提升蒙山区域森林质量。
把“怎么管”作为实施科学绿化攻坚的关键点,在造林的同时同步跟进管护措施,明确各县区造林包保任务、包保责任,开展抚育管护和补缺补差;创新开设“植绿护绿”“防火巡林”乡村公益性岗位6000余个,安置上岗6247人,建立起护林长效机制,实现了荒山增绿、群众增收、公益增岗的互促共赢。
推进科学绿化,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全民绿化推动全域绿化。2022年,临沂市不断拓展义务植树尽责模式,形成植绿爱绿浓厚氛围,仅3月12日,全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团体317万人(次)义务植树1200万株。在做好传统义务植树模式的基础上,市林业局积极探索义务植树尽责新模式,联合互联网媒体策划2022年“益”起植树活动,通过发放义务植树尽责卡,激发公民获得感,开展“在益起·蓝天责任云植树行动”,通过在线认养、线下专人种养在阿拉善沙漠地区开展为期3年的植树和养护活动,在全市营造出植绿爱绿的浓厚氛围。
2022年,临沂市还不断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去年1月份,临沂市印发《临沂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资金使用范围扩大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山水工程林草湿地类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等工作,形成造林增绿、资源管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重的工作新格局。市级先后三次组织评审42个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补偿资金3583.93万元。目前,《临沂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技术》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围绕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生态保护修复及价值提升、生态产品产业化经营开发、生态价值核算及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临沂市在林业碳汇、绿色银行和GRP核算等方面不断打开突破口。蒙阴县和费县入选山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县域试点县,《实施森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助力临沂林业生态好、产业强和百姓富》作为典型案例被省自然资源厅推荐。
记者 汤婷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9-8025117,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