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罗庄:“非遗+扶贫” 致富奔小康

来源:琅琊新闻网

作者:

2020-11-04 10:46:11

“俺村的人从小就会制绳,猪毛加生石灰搅拌,松软后制成‘猪毛绳’‘毛车绊’,上集上卖,补贴家用。”杨秀芳说话的时候,正在搓麻线,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着技术含量。“没想到现在这个手艺还能换钱,不到一天就赚了60多元。”

杨秀芳是罗庄区褚墩镇廖屋村精准就业扶贫车间的女工。曾因家庭贫困满面愁容的杨秀芳,如今已大不相同。正奔向小康的她,用传统非遗技艺和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财富,改善了家庭生活。

廖屋村的制绳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该村群众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苘等原料,通过结、纺、捻、搓等各种技艺编制出的绳制品坚韧耐用、物美价廉,且制绳过程不受人员、条件限制,男女老少皆可,这一传统技艺一直传承至今。近些年,廖屋村几家结绳企业组成联合体,设置了精准就业扶贫车间,提供免费培训和工作岗位,吸引了许多村民加入。在这里,仅依靠做手工活计,杨秀芳每月可以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

“让贫困百姓有非遗技艺傍身,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贫困增收。”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姚振远介绍。如今的“廖屋制造”产品涵盖了麻绳、麻线、车绊、苘绳、农具用绳、棕绳、尼龙绳等种类,销往全国40多个地区。非遗技艺成了困难群众脱贫增收、迈向小康生活的“金钥匙”。

近年来,罗庄区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和“扶智”作用,鼓励贫困户“以技为生”,将“非遗培训班”开设到田间地头,并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培育传统工艺项目品牌,不仅让群众增收脱贫,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重新焕发生机的“非遗”从历史中走了出来,被赋予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使命。在廖屋村东南方八公里外武河边肥沃的河滩地里,茂盛的杞柳诉说着相似的故事。在黄山镇文曲山社区,传承了千年的柳编工艺不但是人们丰富生活、寄托情感的载体,更成为了人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以前,守着祖传的技艺,村里人编个篮子、筐子都是自己家用,没想过有一天小小的柳编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在文曲山社区的“柳忆居”里,几名村民正跟着柳编技术能手学习编织技巧,他们的新生活也在自己手中上下翻飞地“勾勒”了出来。

为了实现传统柳编产业化,文曲山社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20万元,用于柳编技术培训及杞柳种植补贴。社区实行“企业+分厂+代加工点+贫困户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总厂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进村设立扶贫工厂带动就业、送料加工辐射贫困人口居家就业等方式,充分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设置多个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2019年7月,区乡村振兴服务三队入驻黄山镇,以柳编产品为推销点,发展旅游民宿。很多游客来玩之后,都会购买一些柳编产品带回去。”王保林不仅是文曲山社区“两委”负责人,更是“柳编脱贫”的带头人。据了解,村里的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后,每年光靠种植和加工柳编工艺品就能赚2万多元。

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飞跃转变,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借助“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罗庄区强化“非遗+创意”“非遗+网络”,将电商精准扶贫使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目标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化;引领柳编营销厂家、农民经纪人等开设了22家网店,让黄山柳编非遗项目在市场中重新焕发生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截至目前,“非遗+扶贫”让文曲山贫困户每月每户平均增收1000元,解决社会就业人员百余人,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社区贫困户85户123人现已全部脱贫。

以创新活化非遗,以产业赋能乡村。姚振远说,“非遗+扶贫”,“铺”就一条身边的致富坦途,在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罗庄区将给群众带来更丰富的获得感、更浓郁的幸福感。

临报融媒记者 曹鹏飞 通讯员 董青

[责任编辑:杨凡、李春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9-8025117,诚邀合作伙伴。

兰山:智慧医疗“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慢”

10月21日,兰山区小埠东社区居民孙女士来到金雀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与以往不同,她此次并没有挂号,而是直接来到内科诊室。[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0-11-04

沂水:加快产业发展 拓宽致富道路

走进沂水县黄山铺镇东朱陈村,一片高标准嘉宝果、大樱桃扶贫大棚映入眼帘。该项目利用专项扶贫资金807万元建设,覆盖东朱陈村等 20 个村、7...[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20-11-02

全部脱贫!沂南常山庄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片区是沂南县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试验田”,突出红色文化产业和特色农业两大优势资源,目前已累计整合...[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沂蒙高地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时,走进蒙山沂水,触摸临沂乡村振兴的高...[详细]
临沂市委网信办 2020-10-29

用“红绿金”三色打开沂蒙乡村振兴图景

金秋十月,漫步沂蒙,赏群山连绵间层林尽染的多姿绚丽,观绿色农博园花果共盛的斑斓瑰丽,探特色山乡各美其美的韵味魅力,感生态家园洁净祥...[详细]
临沂市委网信办 2020-10-29

乡村振兴期待更多溢出效应

在改变外界对沂蒙群众贫穷的刻板印象后,人们也在欣喜地看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越来越丰硕,甚至超出人们的预期。[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三生三美”融合发展 沂南朱家林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朱家林,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是一个坐落在沂蒙山区深处的小山村。总面积达1560亩,原以种植花生、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建设美丽乡村 沂南张家峪子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道路洁净,规划完善,村民在广场上休憩,因地制宜规划的停车位点缀村中,与总体布局完美搭配,一派新农村美景。 [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七彩煎饼“摊”出致富路! 沂南新立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制作工序简单,通常将玉米、小米、小麦、高粱等天然谷物磨成糊后,用机器或鏊子加工即可完成。[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从国家级贫困村到美丽名村 沂南香山“小江南”

现在,香山村已发展成为国家旅游扶贫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旅游特色村。置身于香山村,眼前美丽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留恋忘返,村...[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十年整山治水 临沂马泉成为致富“花果山”

昔日,这里曾是一片荒凉之山。十年整山治水,十年艰苦奋斗,如今,马泉休闲园变身成为一年四季“花果飘香”的农业综合体。一幅美丽的《富村...[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农业+文化+旅游” 蒙阴椿树沟打造现代版“桃花源”

压碾、推磨、烙煎饼等许多原始传统的东西在这里都有保留。如今,这里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走出了一条“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新路径...[详细]
海报新闻 2020-10-29

绿色生态映照乡村美景 蒙阴后里村打响乡村振兴的“新孟良崮战役”

10月22日,“乡村振兴看沂蒙”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采访活动来到著名的红色村——蒙阴县垛庄镇后里村。近年来,后里村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实...[详细]
大众网·海报新闻 2020-10-2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