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张庆刚:上海缔造“沂蒙传奇”

来源:鲁南商报

作者:

2018-07-06 14:07:07

26年从21人到3万人,沂蒙劳务品牌名扬上海滩 张庆刚:上海缔造“沂蒙传奇”

26年前,张庆刚带着20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踏上开发伊始的上海浦东,成为首批闯上海的沂蒙人。

时过境迁,这群普通的农村汉子凭借沂蒙精神,在上海滩书写了一段沂蒙传奇。从最初的21人到如今的3万余名员工,这支沂蒙劳务大军铸就扬名上海的“沂蒙劳务”品牌。

2011年,在上海“4·20集卡风波”中,正是这支队伍,立场坚定,顾全大局,1200名集卡司机坚守岗位,有力地维护了港口运输秩序。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给予高度评价,被东方卫视、解放日报等媒体誉为“平邑现象”。

“零下20多度,干活只穿着背心"

初夏的上海浦东迎来连绵的阴雨天。

短暂的寒暄之后,伴随张庆刚的讲述,时间回到了上个世纪。

张庆刚出生于一个南下干部家庭,父亲张西古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留在浙江杭州工作。1957年,张西古被错划成右派,后来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村建设,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平邑县临涧镇。

出生于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的张庆刚,深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好学上进,为人厚道。后来,父亲被平反昭雪后,张庆刚被招工选干进了平邑县劳动局。上个世纪80年代,年轻的张庆刚干过建筑工、装卸工,在水泥厂烧过窑,他吃苦耐劳,为人耿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齐鲁大地后,张庆刚迎来难得的机会,他从落后的沂蒙山区走出来,带领农民兄弟远赴东北,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1990年前后,平邑县在辽宁省仓储带有一个劳务输出项目,首批50余名平邑农民被派往素有粮仓之称的昌图县,但由于多种原因,50余人的装卸队伍只剩下不足20人。

创业初期工作中的张庆刚。(资料片)

张庆刚临危受命,他被借调到平邑县劳动局劳务输出办,随后带领几十名老乡远赴东北,开始了最初的劳务输出创业。

初到昌图的张庆刚面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稳定“军心”,他挨个给老乡做思想工作,公开账目,透明分配,吃住和老乡们在一起,来了活亲自干、带头干。

“咱们来这儿就是赚钱的,你们信任我,就听我的,决不让大伙儿吃亏!”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张庆刚重新拉起了队伍。

在当时的昌图粮库,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装卸粮食,170多斤的麻袋,张庆刚常常带头和老乡们一扛就是几十节车厢。

“咱们平邑人能吃苦,当地装卸工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我们从来不拒,也不讲价钱,只要来了火车,我们就上,有的老乡一个人就能扛三个麻包,爬上高高的翘板。”张庆刚回忆。

自从张庆刚来了之后,这支装卸队伍从来不挑活,从来不抱怨,也让本来有意见的粮库负责人很快转变了看法。

有一次,粮库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在短时间内发出去两节粮食专列,粮库负责人找到张庆刚,他二话没说,喊着老乡们就上了阵。两天三夜,当最后一节车厢装满时,粮库摆下十菜一汤的宴席慰劳张庆刚和老乡们,但大伙儿累得没有一个人去吃。

时过境迁,再谈起这段经历时,张庆刚坦言,“那时候干活是真苦,零下20多度,我们干活时只穿着背心扛麻包,老乡们的头发、指甲从来没剪过,天天扛麻包早已磨秃了……”

但正是凭借沂蒙人的吃苦精神,一年多的时间,张庆刚在东北的装卸队伍很快成为粮库唯一的装卸队,并发展到200多人,人均月工资达到千元。

在上港集团,张庆刚的队伍早已成为最大的劳务输出合作伙伴。

“南下闯上海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下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也有一代人创业的艰辛。这段在东北带领老乡扛大包的经历,张庆刚如今很少和人讲起。但也正是凭借这段艰辛的磨励,让他在后来得以在上海滩立足,并闯出了名堂。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开放浦东。

当时的上海港务局为老区提供一个劳务输出扶贫项目,平邑县委、县政府决定,派张庆刚带队去上海,在昌图粮库负责人极力挽留下,张庆刚决定南下。

1992年8月31日,肩负家乡领导重托的张庆刚,带领20名农民兄弟从沂蒙山启程,辗转千里,踏上了上海浦东外高桥这片热土,投入到外高桥码头的建设之中。

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是国家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后,在外高桥建设的第一个新港区。当时的码头还在建设当中,周围是芦苇丛生,一片滩涂。

初来乍到的张庆刚等人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他们住的是露着天的简易工棚,不挡风不遮雨不说,还经常搬来搬去。吃饭舍不得花钱,他就和老乡每天赶晚集,买市场上没人要的剩菜吃,干的是一般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一百七八十斤的麻包扛上扛下,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几天干下来,大家累得腰酸背疼,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连上床的力气都没有,有时上厕所蹲下都站不起来……面对这样的艰苦环境,很多人受不了,有的人牢骚满腹,想打退堂鼓。

万事开头难,面对这种情况,张庆刚自感责任重大,他想起了临行前领导对他说的话,“庆刚,这支队伍就交给你了”。当他看到大伙儿眼巴巴地等着他抉择时,最终还是一股年轻人不认输的韧劲占据了上风,“如果现在就败下阵来,怎么向领导交待,怎么向家乡父老交待?”

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张庆刚给大伙作动员:“咱们既然来闯上海,再苦再累也得坚持干下去。上海和咱县里结对子扶贫,咱们就因为苦点累点回去,没有挣到钱是小,坏了咱沂蒙人的名声是大,咬咬牙,挺过去!”

张庆刚和大家吃住在一个屋檐下,每天走在前面的是他,最后一个离开场区的还是他。白天,他坚持与大家一起干活,晚上,他就把大家召集起来谈心交流,给他们讲大庆人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给他们讲沂蒙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

渐渐地,张庆刚稳定了民工们的情绪,达成了一个共识:创业就会有付出,付出就会有回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坚持就是胜利。

组织人员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学习。(资料片)

“沂蒙人,口碑好,信得过!"

吃苦耐劳曾是沂蒙人战天斗地的本钱,也是张庆刚和民工兄弟们闯上海的利剑。

一开始,张庆刚带领的劳务承包队得到的只能是一些又苦又累的小订单,码头上那些装卸化肥、水泥、糖等脏活累活,别的劳务公司不理睬、不愿干,张庆刚却带领大家干。

从不挑活干,从不讲价钱,累了不喊累,胳膊身上被货物划出一道道血印子不喊苦,时间一长,张庆刚的队伍给用工单位留下好印象。

曾有一次,张庆刚和弟兄们刚下班洗刷好,正要准备吃饭,用工单位突然来了干活的通知,大家当时是又累又饿,去还是不去,大家有些犹豫。

考虑到如果能用辛苦换来合作单位的信任,张庆刚觉得值,他稍加动员,大伙儿换上工作服就直奔码头,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任务。

短短几个月后,同来的几个外省承包队几乎跑的一个不剩,码头的“地盘”就归张庆刚的承包队。他的队伍逐渐壮大,工种越来越多,也逐渐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活也多了起来。

在随后的数年里,张庆刚的队伍用朴实、诚信赢得了用工单位的青睐。

机会总有一天会留给有准备的沂蒙人。上海港集祥货运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由于劳资纠纷导致驾驶员消极怠工,船上的货卸不下来,码头上的货装不上去,外轮不能按期离港,公司即将蒙受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负责人十分焦急。

时任山东平邑劳务合作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的张庆刚闻讯赶来,与办事处的人员一道协调、昼夜值班。严令平邑民工坚守岗位,昼夜加班,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保证了外轮的按期离港,帮助集祥渡公司过难关。

事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激动地对张庆刚说:“还是沂蒙老区的人好呀!今后,有我们公司的饭碗,就有你们的饭吃!”随即与张庆刚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

这一合同的签订,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平邑劳务公司在上海逐渐发展壮大,正是凭着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他们在上海港站稳了脚跟,由原来上门“跑业务”转入客户上门“送业务”。

谈起这段“闯上海滩”的经历时,张庆刚轻描淡写:“关键时刻的一退一进,咱们不仅争得了宝贵的岗位,更赢得比金子还贵的信誉。打交道时间一长,上海人觉得,咱们沂蒙人,口碑好,信得过!”

工作中的张庆刚。

从21人到3万多人沂蒙劳务扬名上海滩

业务迅速拓展,队伍迅速扩大,在短短几年里,这支沂蒙劳务大军闻名上海滩。

但随着上海劳务市场的全面放开,各类劳务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涌现,张庆刚逐渐意识到,过去的管理模式已经落伍。如何将过去松散的“游击队”变成有组织的“正规军”,也成为摆在张庆刚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张庆刚意识到,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以前沂蒙人闯上海金字招牌是讲诚信、吃苦耐劳。但除了这些,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劳务品牌,还需要竞争力。

为了建设“沂蒙劳务”品牌,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大刀阔斧改革,组建党、工、团组织,改革内部运行机制,组建四部一室职能部门,一改过去事无巨细一揽子到底的管理手段。

与此同时,对务工人员采取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把工作质量、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一并纳入年度考核。对连续两年考评在90分以上的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并办理养老保险,对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办理招工手续,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些做法得到了上港集团的高度评价。

不过,进城劳务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尽快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成为干好劳务输出的一个关键。

张庆刚力推技能培训,帮助这些来自于农村的务工人员迅速掌握一到两门专业技能,由原来的出大力型慢慢转变成了技能性人才,千余人成了业务骨干,数十人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

为了强化对务工农民的素质教育,提升务工农民的素养,融入当地社区,张庆刚发扬沂蒙老区的优良传统,开展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与当地签订共建协议,有效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更让老乡们感动的是,张庆刚从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着手,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解决大伙儿的后顾之忧:开通了平邑到上海客运专线,便于务工人员往返;帮助务工人员子女入托、入学,解决了子女受教育问题;投资几十万对民工宿舍、餐厅进行了改造……

多年的经营和奋斗,张庆刚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劳务大军,树立起了沂蒙劳务的品牌。

平邑县驻上海单位党委副书记付德远更道出了他们致胜的秘籍:行为规范、做事认真,不讲价钱、不提要求、先做事、后核算。

也正是凭借此,这支沂蒙劳务大军扬名上海滩。如今26年过去了,从最初的21人南下闯上海,平邑县驻上海单位办事处在张庆刚的带领下,已从上个世纪为便于在沪务工人员、拓展劳务输出业务的派出机构,发展成为拥有在册各类从业人员达3.3万人的大型企业,也成为上海最大的劳务输出公司。

是“平邑现象”也是沂蒙精神的好例证

不止在上海,张庆刚的视野随着浦东新区的迅猛发展,变得更加开阔,他不满足于上海劳务公司,过去的几年里,他果断决策,在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开辟市场。

谈起这些时,从部队转业来到办事处负责党务工作的郭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们和天津港区合作时,当得知我们的一家劳务公司还有党组织时,他们大为震惊。”

实际上,天津的合作企业慕名找到张庆刚谈合作,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上海及周边港区码头,以平邑籍集卡司机为代表的劳务群体,被上海市有关部门高度评价为“平邑现象”。

2011年,上海发生“4·20集卡风波”,早在事件发生前夕,平邑驻沪党委就掌握了有人煽动外运集卡司机罢工的信息,党员带头做出“五不承诺”,1200名平邑籍集卡司机无一人参与,甚至在关键时刻冒着车辆被砸、人员被伤的危险,坚守本职岗位,有力维护了上海港口运输秩序。

事后,被上海有关部门誉为“平邑现象”。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都亲笔批示并给予高度评价,东方卫视、《解放日报》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后来,上海市有关部门专程赴山东省、临沂市表达对在沪平邑籍务工人员的感谢。

“平邑现象”在赢得社会各界赞誉的同时,更进一步打响了“沂蒙劳务”品牌。在随后的一年后,张庆刚粗略计算,办事处各公司新增合作单位多达146家,在原来基础上又解决了5000人就业。

张庆刚坦言,关键时刻,党组织的话能否做到一呼百应,这是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平邑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这也是沂蒙精神最好的体现。

实际上,平邑县驻上海单位办事处发展更得益于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早在2000年6月,办事处建立了党支部,是平邑县第一个驻外流动党组织,2011年6月组建党委,2016年更名为驻上海单位党委,张庆刚一直担任党委书记。今年5月,随着又一家分公司成立党支部,办事处12家分公司全部成立了党支部。

“组织健全了,让来沪务工党员离乡不离‘家’,流动不流失。平邑驻沪党委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也扩大了企业的影响,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张庆刚说。

说到这里,张庆刚举了一个例子:“2016年初,上港集团在码头集装箱装卸运输业务承包改制的过程中,当时有28家承包公司参与竞争,就是因为我们单位党建工作成效明显,运作规范,成为5家主要供应商中的首选企业。”

目前,在上港集团,张庆刚的队伍早已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劳务输出合作单位,仅集装箱运输承包业务,就占45%的份额。

勤劳朴实的沂蒙劳务大军演绎着“传奇"

“党建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效应不仅限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充分发展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两地经济发展,与驻地共创共建,实现和谐共赢。”张庆刚说。

为两地经济发展增砖添瓦、为驻地社会和谐尽责尽力、为来沪务工人员安居乐业排忧解难……以此为宗旨,平邑驻沪党委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探索出驻外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管理“平邑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打响了“沂蒙劳务”品牌。

关键时刻,党员带头效应也时常凸显出来。2016年春节,一部分农民工返乡过节,但节日期间码头装卸量陡然上升,码头公司心急如焚,党组织在党员微信群发出号召,刚刚回家的9名党员第一时间返回上海,受此带动,不少一线普通员工也一同返回,没有耽误港区生产。

一直以来,平邑驻沪党委明确实施“双培”工程: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近年来,新发展党员27名,先后有9名新发展的党员走上公司副总以上的岗位,11人担任部门经理职务,公司中层以上主要领导岗位90%以上是党员担任。

不仅如此,2008年,平邑驻沪党委还与驻地高桥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联合成立了上海乃至全国首家农民工调解委员会和法律服务中心,该组织发挥宣传法律、化解矛盾、维护务工人员权益的三大作用。

这个调解委员会帮在沪务工人员解决矛盾、维权达千余起的同时,也让张庆刚带领的3万多名在沪务工人员的“零”刑事犯罪率记录一直保持至今。

刑事犯罪率为“零”的同时,这支沂蒙劳务大军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劳动模范、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多达几十位。

与驻地融合,与部队共建,在张庆刚的带领下,平邑驻沪党委党建工作获得上级党组织、驻地党委政府的一致肯定,更是被中组部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山东省委评为“齐鲁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26年来,张庆刚带着勤劳朴实的沂蒙劳务大军,在上海滩演绎着一段“传奇”,带动大量乡亲就业、致富。正如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弘扬沂蒙精神、竭诚服务社会、造福公司员工。

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张庆刚始终牵挂的是家乡的发展,对父老乡亲,他有赤子情怀:捐款修路、建桥,回乡投资、助学,帮助家乡招商引资。

据不完全统计,张庆刚带领平邑驻沪办事处先后为家乡引进资金67亿,投资千余万元建一处恢复性建筑群,先后为全县26处中学购置电化教学设备,有29名党员青年返乡创业,有的已经担任了社区、村居的领导,成为干事创业的带头人。

[责任编辑:杨凡、李春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9-8025117,诚邀合作伙伴。

临沂公开征求意见 保障残疾人出行便利

临沂市起草了《临沂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至2018年7月18日。[详细]
鲁南商报 2018-07-05

本科普通批志愿填报 仅2天时间共16小时

7月5日至6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填报首次志愿,具体时间为每天的9:00至17:00,也就是说考生两天共有16个小时填志愿,考生们一定要合理安排...[详细]
沂蒙晚报 2018-07-05

临沂3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通过省级备案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发布了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备案名单,临沂推荐的临沂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金丰花生加工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和沂...[详细]
沂蒙晚报 2018-07-05

因施工 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将限速限行

为加强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段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道路通行安全管理,自7月10日起,将对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段通行车辆实施限速限行交...[详细]
鲁南商报 2018-07-05

临沂十大爱心企业(单位)、十大爱心人物评选启动

为响应临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明临沂、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详细]
临沂日报 2018-07-05

临沂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 打造公益诉讼临沂样本

近年来,临沂市检察院把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有效手段,并将环境污染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作为办案重点强力推进...[详细]
琅琊新闻网 2018-07-05

临沂局部地区仍不时有降雨 气温升高空气潮湿闷热

未来几天里,临沂市局部地区仍不时有降雨,气温也有所升高,身在户外可能会给人比较闷热的感觉。4日,我市部分地区下起了雨,给市民出行带...[详细]
沂蒙晚报 2018-07-05

山东省通报2批次不合格儿童玩具 临沂慧童玩具上黑榜

近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2018年第2批儿童玩具产品质量省监督抽查结果。抽查发现有2家企业的2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临沂...[详细]
鲁南商报 2018-07-05

巾帼不让须眉 临沂385名县乡村妇联干部接受培训

7月3日,为期4天的临沂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班开班,来自各县区妇联分管主席、各乡镇妇联主席以及市级“美在农家”示范村妇...[详细]
鲁南商报 2018-07-04
临沂两现代农业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项目库优选项目

临沂两现代农业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项目库优选项目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省重大办确定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450个,在其中17个现代农业项目中,临沂市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建...[详细]
沂蒙晚报 2018-07-04
快看!临沂这15人被终生禁驾 其中驾龄最长已满30年

快看!临沂这15人被终生禁驾 其中驾龄最长已满30年

近日,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向社会公开发布今年第三批终生禁驾名单,其中临沂15人“榜上有名”。[详细]
齐鲁网 2018-07-04

绿盾护青山 临沂7部门护自然保护区天生丽质

为保护好临沂全市13处自然保护区的“天生丽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日前,临沂市环保局、市林业局等7个部门联合开展“绿盾2018”...[详细]
鲁南商报 2018-07-04

权威发布!任刚同志任中共兰陵县委书记!

6月30日下午,兰陵县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王玉君宣布省委、市委关于兰陵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并讲话。[详细]
临沂日报 2018-07-03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